Category愛情教育 > 文章或筆記

與某讀者談愛情

XX,感謝你的提問,以下粗體字是我的回答。 愛情是個永恆的話題,但是談起對愛情的感受,婚前婚後人們對此的評價不一樣。戀愛中的人感受到的大多是激情之愛,婚後多年,不少夫婦感受到的激情就少了很多,有些人認為這是轉化成了親情,它是愛的另一種形態,有些人認為它已經不再是愛情,有些人認為恩愛也是愛之一種,有些人認為恩愛因為失去了令人激動的力 量而不再能稱為愛情。作為婚姻家庭研究的專家,在您眼裡,愛情是怎樣的呢? 愛有很多種,從中的得著和所需付出的努力和責任都不同,不能混淆,譬如,對父母的愛(孝)便不等於對愛人的愛(戀愛)也不等於對寵物的愛(寵愛),方法和要求都大大不同,愛情“換了一個形態”(譬如變成親情)便不是愛情,已是愛情失敗,不容狡辯。譬如,沒有正常人與夫妻之外的「親人」 做愛的。 婚姻與愛情有衝突嗎?……

愛情 — 人口政策的盲點

吳敏倫香港性教育會副會長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譽教授(原文載於2013年10月24日明報論壇) 香港因人口老化已近危險邊緣,政府將發放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以探討應對方案,但從社會即時反應及歷年來已提出過的方法來看,不離兩大類,一是集中在補救方面,如調整移民政策、吸引外來人才、提高年青人質素、減少人力錯配等,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全世界先進地區都有人口老化之患,你搶我搶,最後只會是個零和遊戲。第二類是利誘人結婚生育,如舉辦約會/相親活動,提供育兒獎勵、津貼、方便或服務,免費教育,再加上不育醫療發展和補助等,但這些方法在很多其他地區已積極推行了近廿年,都成效不彰,可見還未抓得著問題核心。 近來不少更深入探討這現象的研究,發覺現代人對愛情、婚姻、家庭失去信心才是生育率下降的一大原因。譬如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2011 年發表的調查報告,香港 18-27歲的年青男女已越來越不想結婚……

不能容忍脾氣暴力

吳敏倫作者是香港和諧之家董事會成員、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副總監(原文載於2013年1月6日明報論壇版) 我在教學和工作中,常要觸及家暴事件,發覺近年越來越多人把向伴侶發脾氣說成是理所當然,還搬出千奇百怪的歪理來「支持」。可怕的是,正如以前對家庭身體暴力一樣,這些歪理已日漸深入民心,大有積非成是之勢,所以我覺得必須在此為文以正視聽。 世界衛生組織在 「戀愛暴力」的定義中,有包括任何蓄意的言語及心理攻擊和傷害。所以辱罵戀人「笨蛋」、 「蠢豬」、 「死了更好」等都是暴力,遑論其他冷暴力如不瞅不睬,玩失蹤等。 香港律政司的檢控家庭暴力政策 (2009),也包括親密伴侶間涉及的非人身的虐待 (即也可以是言語或心理上的侵犯),只要侵害者年滿18歲,對受害者造成累積性的影響或長久創傷,便是犯了刑事罪行。……

有問題有意見?

歡迎來電郵  lovemay@ngml.hk 提出對本站內容的意見和討論,但請注意下面條件:

收到的電郵,我可選擇以下任何一種處理方法:(1)私人回覆 (2) 隱了來郵者的名字和郵址,公開在本網上回覆 (3)不回覆
本網不會用來幫人討論或解答任何私人的性愛問題或其他與本網無關的問題

吳敏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