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 — 人口政策的盲點

吳敏倫
香港性教育會副會長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譽教授
(原文載於2013年10月24日明報論壇)


香港因人口老化已近危險邊緣,政府將發放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以探討應對方案,但從社會即時反應及歷年來已提出過的方法來看,不離兩大類,一是集中在補救方面,如調整移民政策、吸引外來人才、提高年青人質素、減少人力錯配等,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全世界先進地區都有人口老化之患,你搶我搶,最後只會是個零和遊戲。第二類是利誘人結婚生育,如舉辦約會/相親活動,提供育兒獎勵、津貼、方便或服務,免費教育,再加上不育醫療發展和補助等,但這些方法在很多其他地區已積極推行了近廿年,都成效不彰,可見還未抓得著問題核心。


近來不少更深入探討這現象的研究,發覺現代人對愛情、婚姻、家庭失去信心才是生育率下降的一大原因。譬如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2011 年發表的調查報告,香港 18-27歲的年青男女已越來越不想結婚 (平均已超過一半),而我們常說的經濟問題只有約一成多人提出,最多提出的原因反而是找不到適當對象 (四成) 和更享受獨身生活 (三成),即是有人際或戀愛上的困難。試想,如果年青人連婚也不結或過了最佳生育年齡才結,各種婚後的鼓勵生育措施又有甚麼用?何況這些措施都只在一些人力物力,而不是在人際或感情問題上的支援。


預防勝於治療,最佳解救方法應該是盡早提供良好的愛情婚姻教育,令人敢於去愛而又成功,可惜現在全世界的愛情婚姻教育都非常差劣。學校的性教育固然形同虛設,有亦極少包括愛情婚姻教育,有包括的亦只會是那些脫離現實的陳腔濫調,如愛是「無條件的」、「自私的」、「神秘的」、「神聖的」、「講心、講感覺 (feel) 的」、「可遇不可求的」…或一些不著邊際的口號如「承諾」、「責任」、「溝通」,「寬容」,「接納」,「尊重」…等,令人無所適從。這些假大空經大眾媒介及商業市場別有用心地渲染,更大行其道、深入民心,連真正的哲學家、思想家、心理學家有時也不免受其荼毒,語無倫次,一般人又怎能不在愛情婚姻道路上都碰個焦頭爛額?還說甚麼生孩子?


只有感情穩固的情侶才敢結婚,也只有關係穩固的夫婦才敢生孩子或更多的孩子。人口老化所反映的不只是一個經濟或人力分配的問題,而是一個更大的對愛情、婚姻、家庭信心的問題。全世界正視這個問題,參考最新有關愛情的科學研究和理論,制定一套適合現代社會的愛情教育和制度,廣為傳播,才是釜底抽薪之法。

By Prof Ng

有問題有意見?

歡迎來電郵  lovemay@ngml.hk 提出對本站內容的意見和討論,但請注意下面條件:

收到的電郵,我可選擇以下任何一種處理方法:(1)私人回覆 (2) 隱了來郵者的名字和郵址,公開在本網上回覆 (3)不回覆
本網不會用來幫人討論或解答任何私人的性愛問題或其他與本網無關的問題

吳敏倫